前言

本篇文档是关于岩石物理学的课程总结。关于课程总结的文章已经有两篇了,第一篇是西方美术史的课程总结。那篇文章算是“逃避之作”(虽然现在这篇也是一样的),但是发现下笔之后并不能写下太多的东西,原因有二:①这个课是选修课,老师和学生都相对不重视;②这个课本身是一种“体会”的过程,因此演示文稿基本都是画作,能够记录的东西很少。

因此,这里挑选一个我比较熟悉的课程(非地质类,而是选地球物理类,并且这门课在本科的时候曾经有所学习)进行总结;并且该课程材料丰富,教材清晰,课时又比较少。顺便也体会一下写总结的整个过程。

课程概况

课程目的与要求

本课程为地球科学学科研究生的核心课程。本课程讲述岩石物理学的理论基础、基本实验结果及典型应用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:岩石的弹性、岩石中波的传播、岩石的输运特性、岩石电磁性质和热学性质、岩石的脆性破裂、岩石的摩擦以及断层力学等。本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,并辅以必要的实验室现场教学,使研究生能够掌握岩石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主要实验方法。

主要内容(目录)

主要内容

绪 论 (1课时)

岩石及所处环境的特点,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方法,岩石物理的应用

第一章 岩石的弹性(8课时)

岩石变形及本构方程,二相体的弹性,岩石物理模型,岩石弹性的影响因素

第二章 岩石中波的传播(6课时)

岩石中的波及传播,岩石中波速的测量,岩石中波的衰减

第三章 岩石的输运性质(6课时)

达西定律,渗透率的测量,岩石渗透率及其影响因素,流体输运模型

第四章 岩石的电学、磁学与热学性质(6课时)

岩石的电性,岩石的磁性,岩石的热学性质

第五章 岩石的脆性破裂(6课时)

岩石的脆性破裂强度,宏观破裂准则,孔隙流体的影响,岩石断裂力学,脆—塑性转换

第六章 岩石的摩擦(6课时)

摩擦基本理论,岩石摩擦实验,摩擦强度与Byerlee定律,粘滑和稳定滑动,岩石高速摩擦

第七章 断层力学(6课时)

基本力学框架,断层的形成与演化,断层岩与结构,断层的强度与流变

课程总结与考试(3课时)

野外实习课

实验一:岩石弹性波速的测量(3课时)

实验二:岩石渗透率的测量(3课时)

实验三:岩石变形与破裂实验(3课时)

实验四:岩石摩擦实验(3课时)

具体授课情况

春季学期开课,实际授课教师为三名。

马胜利:绪论、第五章、第六章、第七章

杨晓松:第二章、第三章

马麦宁:第一张,第四章

从授课效果来看:①马麦宁的授课效果最差,基本上是在念演示文稿,而且语速和节奏有些小问题,听起来很累(看起来是紧张),课后回答疑问的时候语速和节奏是正常的;②杨晓松的授课类似于启发性授课,演示文稿中的内容较少,基本是都是关键点/关键词,很善于利用实例引出理论,并且看重逻辑推导;③马胜利属于“循循善诱”型,轻理论推导,着重“通识”的培养,基本上零基础授课。

课程整体较为简单,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岩石物理基础的学生。该课程平时分非常容易获得,一共4-5次作业,只要做完,无论对错都可以得到。如果已经修满学分并且对岩石物理方面不感兴趣可以不选,若混学分则是非常良好的选择。

课程要点

由于Markdown语法的不支持,因此课程要点(笔记)将用LaTex撰写,并且将超链接地址在这里。

作业问题集和解答

类似课程要点,问题集的解答的Pdf文件在这里。

个人感受

这次最重要的感受就是:

电子化非常重要!

因为实际条件的限制,如果可以将所有的笔记、作业进行电子化处理,就可以放到Github或者云端进行储存。即使不放心需要留存纸质版,只需在固定住所进行打印即可。如果出差,或者随时想看资料,可以用web端登陆博客。因此,我将在这个假期尽力将所有的纸质无法留存的资料进行电子化,希望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能够为我之后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。

文章历史

  • 2019-07-16 第一次发布
  • 2019-07-16 由于文章从Hexo迁移到Hugo,因此做出格式调整